|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敢冒天下大不韙 東北亞可能因他發生劃時代變化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自民黨新任總裁石破茂(67歲)將於下月1日就任日本首相,他表示:“需要具體討論創建亞洲版北約(NATO: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以及在這一框架內共同運營美國核武器的核共享或核引進問題。”美國的主要盟友日本的下任首相表明立場說可能允許美國戰術核武器進入日本領土。在日本自民黨中,被評價為最有進步傾向的石破茂主張允許強硬保守的前首相安倍晉三也沒有提過的“允許美國戰術核武器進入日本”一事,韓美日對抗朝俄核威脅的核合作,以及東北亞安全是否會發生劃時代的變化備受關注。


27日,日本下任首相石破茂在美國保守傾向的“哈德遜研究所”發表了題為《日本外交政策的未來》的文章,他在文中表示:“這是遏制中國等國的必要措施。”對共享和引進核武器表明了意見。他還說:“亞洲不存在北約等集體自衛體制,沒有相互防衛義務,很容易爆發戰爭。應該通過創建亞洲版北約,確保對中國俄羅斯、朝鮮的遏制力。”

他認為,在這一“亞洲版北約”的延長線上,日本美國的核共享和日本國內引進核武器是必要的。北約是連接美國歐洲西方自由陣營的集體防御體系,按照“成員國中的任何一個國家受到攻擊後將自動介入”的原則運營,美國一直在一些成員國部署和運用戰術核武器。


雖然石破茂提到了“引進美國核武器”,但很多日本人對這一話題有很大的反感,因此預計會引發爭議。這是因為二戰期間美國向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造成數十萬人死亡的歷史悲劇。日本政府的正式立場遵循1967年時任首相佐藤榮作宣布的“不制造、不擁有、不運進核武器”的所謂“無核三原則”。但戰爭爆發等緊急情況下,存在僅限沖繩可以運進美軍的戰術核武器、美軍的核航母可以停泊在沖繩等例外。

石破茂提到的“亞洲版北約”和“共同運用美國核武器(共享和運進)”超出了上述例外的水平,因此值得關注。美國是從北約的層面出發,在非正式擁核國的比利時、德國意大利等地部署戰術核武器,由美軍進行管理。石破茂的“亞洲北約”構想似乎是著眼於在作為美國亞洲軍事同盟國的日本也部署戰術核武器,與美國共同運營的方案而做出的發言。




2003年10月,時任防衛相的自民黨新任總裁石破茂(身穿西服)走在神奈川縣相模灣列隊的海上自衛隊員中間。下月1日就任首相的他,最近表示:“必須通過創建亞洲版北約,確保對中國俄羅斯、朝鮮的遏制力。”表明了日本美國共享核武器的立場。/ 韓國蓋蒂圖片社

石破茂是過去擔任過防衛大臣的“安保御宅(鐵杆狂熱者)”,據說很難改變自己確信的事情,在他就任首相後,很可能將自己的主張付諸實施,把日本在國內引進美國核武器的問題正式作為議題。一直反復表示“自己的使命是保衛日本”的石破茂認為,烏克蘭俄羅斯侵略的原因是放棄核武器和沒加入北約。11日,他在自民黨總裁選舉的正式記者會上表示:“如果把俄羅斯視為中國,把烏克蘭當作台灣,那麼今天的烏克蘭就是明天的亞洲。東亞沒有北約這樣的結構,如何維護本地區的和平與安全?”


石破茂的安保觀對朝核問題也很強硬。他說:“我在擔任2選議員時期只去過一次朝鮮。朝鮮是徹底搞反日、徹底搞個人崇拜的國家,朝鮮擁有可以發射到美國的導彈,這意味著‘相互保證毀滅’的系統可能無法正常工作。”相互保證毀滅的假設是,使用核武器時兩者會同歸於盡,因此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之間會避免爆發核戰爭。但石破茂認為,朝鮮是一個相信“與其我們的國家消失,不如讓世界消失”的非常識性的國家。

注:日本的無核三原則

日本不制造、不擁有、不運進核武器”的原則。1967年時任首相佐藤榮作宣布後,1976年國會通過了決議。佐藤榮作還因此獲得了1974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79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6 秒